尊龙凯时app

河北迁西板栗品牌富民之路越走越宽_尊龙凯时app

:2025-07-06 04:29:01:

本文摘要:河北省林业局全国最大的板栗出口基地——迁西县,今年板栗平均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13元,是近5年来最高的,全县栗农因此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

河北省林业局全国最大的板栗出口基地——迁西县,今年板栗平均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13元,是近5年来最高的,全县栗农因此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中国板栗数京东,京东板栗数迁西”,迁西是京东板栗的故乡和主产地。

因其品质优良,1990年6月,被第十一届城运会组委会、林业部、农业部确定为标志产品。1998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誉为“十大特色区域名牌产品”。

2005年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成为全国第一个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的产地证明商标。2006年,被列入《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名录》。2007年,迁西板栗作为全国板栗行业第一个注册地理标志产品和河北省唯一参展地理标志产品,参加了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与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举办的国际地理标志专题讨论会,受到与会专家一致好评;在第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金奖。

迁西板栗借此蜚声海内外。作为一种特色农产品,迁西板栗有过“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历史,也经受过“板栗大战”的冲击。

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国家取消了板栗出口的配额管理,迁西板栗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板栗名品如何卖上好价钱?这是栗农、栗商和政府共同面对的一道坎儿。“迁西板栗要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必须走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道路”,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几年来,迁西县打响了“提质量、树品牌、拓市场”三大战役。

——推进绿色生产,产出放心板栗。该县在全国县级首家建立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全省首家建立了燕山科学实验站,成立了河北迁西板栗技术传播站,投资1亿多元建起了板栗研发中心,全县常年从事板栗技术研发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达1.5万人。

该县按照日本、东南亚等国对进口农副产品标准要求,专门制定《迁西板栗综合标准》,按“洋标准”实施板栗标准化生产。全面实施了优种嫁接,大力推广板栗专用肥、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有机绿色生产新技术以及果园化生产模式,实施科学采收和储藏等,有效提高了板栗品质。

全县近百村60万亩板栗基地通过省无公害果品基地认证。在板栗深加工方面,迁西板栗已实现了从单纯的鲜板栗到糖炒板栗、板栗仁、板栗罐头和充氮真空包装食品等深加工产品的转变。他们还积极扶持金地、天成、远洋等十几家板栗加工龙头企业,使其在带动板栗销售、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国家著名商标。为有效解决近年来出现的假冒“迁西板栗”问题,该县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迁西板栗”证明商标,出台了《“迁西板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鼓励支持企业使用“迁西板栗”证明商标,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标志牌和商标准用证,并签订商标使用合同。

为加强对商标使用的监管,有关部门经常深入企业进行产品质量检测,严防假冒商标行为。在板栗收购期间,对板栗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对假冒迁西板栗的依法予以处罚,对检举揭发掺杂使假行为的予以奖励,有效地保护了迁西板栗的品牌声誉。同时,积极引导广大栗农和经销大户增强品牌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迁西板栗行为。如今,“迁西板栗”品牌价值迅速提升,市场知名度不断扩大。

2005年,“迁西板栗”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现正申办国家著名商标。——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该县积极调整迁西板栗营销策略,立足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做好板栗销售工作。

投资近千万元在国家和省市各种媒体广做宣传,推介迁西板栗;充分利用“中外客商恳谈会”、“名人走栗乡”等活动,积极拓展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全力组织好板栗内销“百千万”工程,即把迁西板栗打入国内100个城市,建立1000家连锁店或专卖店,全县常年从事板栗销售人员达到3000人。使板栗国内销量不断增加,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国内销售量突破1万多吨。

目前,迁西板栗栽植面积已达62万亩、3700万株,常年产量2.5万吨,年出口量1万多吨,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年产值3.8亿元以上,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农民年人均从板栗业中获得的纯收入接近1000元。为使迁西板栗生产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给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该县将板栗生产同农民生产生活、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民自身科技素质提高结合起来,赋予板栗产业新的发展内涵,不断深挖板栗产业综合效益。

如今的迁西“山山板栗缠腰,坡坡栗树成行”,处处林丰水秀,景幽致韵。全县林地面积增至126.81万亩,森林覆盖率58.62%,在河北省首家被评为“全国绿化造林百强县”。

优美的自然风光引来了八方来客,以板栗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业日渐兴旺,旅游直接收入达2600万元。在迁西以板栗为特色的文明生态村建设中,栗农的人文素质也随着板栗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淳朴厚道、勤劳诚信”的民风悄然形成,近8万农民成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截至目前,全县417个村,已建成文明生态示范村207个。


本文关键词:尊龙凯时app

本文来源:尊龙凯时app-www.ytjsxt.com

Copyright © 2001-2025 www.ytjsxt.com. 尊龙凯时app科技 版权所有

400-123-4567